許多做家長的,都把讓孩子生活得幸福愉快、無憂無慮作為神圣的責任。我卻認為,讓孩子知道點憂愁的滋味,對孩子的健康成長也許更有好處。
記得那一年,兒子才5歲。我患重病住院,妻子整天忙于跑醫(yī)院為我送飯、買藥、陪床,不但家里生活亂了套,而且經(jīng)濟上一下子陷入困境。尤其揪心的是常常將孩子一個人撇在家里,難以照料。出乎意料的是,孩子竟像一下子長大了許多——妻子從醫(yī)院回去后,聽見兒子弄水,問他干什么,他說:我在淘米,準備給咱們熬稀飯……見別人家買西瓜,妻子問兒子想不想吃,兒子說:別買了,吃西瓜拉肚子,還是給爸爸多買點藥吧……我終于出院,兒子聽說我好了,一蹦老高,歡呼起來。那情景至今回想起來,我都忍不住激動地流淚……
我的這場大病對兒子的影響使我感到,孩子經(jīng)歷什么樣的生活,就會懂得什么樣的道理。從此,什么家里的憂愁事,柴米油鹽的艱難,什么辦公室的煩惱,以及事業(yè)上的困惑等等,都在兒子面前講。這樣,兒子如今才10歲,不但懂得事事為父母分憂,而且學習上特別“爭氣”,每學期都會捧回幾次獎品、獎狀……
“成于憂患敗于奢”,“寒門出得棟梁材”,讓孩子從小適當?shù)刂傈c憂愁,懂得點生活的不易,至少有兩方面的好處:第一,他會認為這是父母信任他,把他真正當作家庭一員來看待,他就不會總以小孩子、旁觀者自居,而是充滿責任感和自己能對家庭有所幫助的自豪感。第二,人生之路坎坷不平,每個人的道路終歸要靠自己去走,再負責的父母都不可能照料孩子的一生。讓孩子從小懂得生活實際就是甜蜜與苦澀、成功與失敗、得意與失意的組合,當處于順境時他就不會得意忘形;在遇到挫折時,他也會視為平常,主動調(diào)適心態(tài),以堅毅的意志迎難而上,而不至于像從來不知憂慮、挫折為何物的青少年那樣驚慌失措,一蹶不振,甚至因絕望而導致悲劇。
憂愁、困難、挫折與失敗,是人生的必修課。如今許多家庭對子女,尤其是獨生子女的過分保護,實在不利于孩子的未來。從長遠利害計,還是適當讓孩子知道點憂愁,品嘗點磨難,得到點培養(yǎng)承受力和意志力的機會為好。
地址:昆明市西山區(qū)??阪?zhèn)200號(原工人大學)